|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wǎng)站
貿(mào)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mào)易谷 » 資訊 » IT互聯(lián)網(wǎng) » 阿里合伙人制上市 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阿里合伙人制上市 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10-12 09:27  瀏覽次數(shù):42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表示,將不再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地點,這意味著兜轉(zhuǎn)數(shù)月的阿里上市大戲,以港交所堅持規(guī)則、阿里被迫退出的結局,暫時告一段落。這一回合,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是掣肘港交所接納阿里的最大障礙。
 
  其實,馬云及其管理團隊死抱合伙人制度不放,乃是為了保證上市之后能夠控制住阿里大權。目前阿里的股權構成是馬云及其管理團隊僅占阿里巴巴9.4%的股權,而軟銀和雅虎(34.15, 0.28, 0.83%)則分別占據(jù)了35%和24%的股份,之前,軟銀和雅虎所占股份更高。馬云及其管理團隊,一直以來就從未真正控制過阿里。
 
  現(xiàn)在,借阿里上市的契機,馬云團隊希望借此收回控制權。去年5月,雅虎和阿里亦曾簽署協(xié)議,若在2015年之前,阿里IPO發(fā)行價能比阿里回購雅虎股份時每股溢價110%,雅虎屆時即會退出阿里。但現(xiàn)在一波三折的上市進程,讓阿里從雅虎那邊的“贖身”進程,或添變數(shù)。
 
  與其他企業(yè)類型相比,合伙人企業(yè)能夠最大化的確保所有者利益,因為通過由合伙人提出集團董事會多數(shù)席位,而不受管理層或合伙人實際持股比例的制約,這樣就確保了合伙人對公司管理的絕對控制權,但卻無法保證一股一票、同股同權,而這恰是香港市場所堅持的制度。
 
  正如馬云在不久前的內(nèi)部郵件中坦承,合伙人制度是為了“確保管理層的持續(xù)有效控制”。以此可見,馬云及其管理團隊寧可放棄香港上市,也不能向港交所妥協(xié),放棄合伙人制度。
 
  而站在港交所的角度來看,雖然今年IPO不夠景氣,出于業(yè)績考量,千億美元的阿里確實是一筆大單。但是為一家公司改變市場規(guī)則,顯然損害的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破壞的是港交所的聲譽,損害的是香港的自由市場形象。
 
  而阿里的下一步,可選擇余地已經(jīng)不大,A股更加不可能削足適履契合阿里。而最終可能只選擇美股市場,但這也并非一條坦途。納斯達克(3791.87, 31.12, 0.83%)倒是允許合伙人制度,但是當年的支付寶事件,已讓阿里信譽受到影響,而且有了和港交所的這次“糾紛”,外加中概股這些年在美國資本市場表現(xiàn)十分低迷,美國市場和投資者會否買賬,還是個大大問號。
 
  其實,馬云及其管理團隊在阿里早已經(jīng)是不可或缺的地位,如果能夠稍微退一步,也未必不是“海闊天空”?,F(xiàn)在來看,阿里上市大戲還剛剛啟幕不久,坐等馬云的下一招。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nèi)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