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wǎng)站
貿(mào)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mào)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阿里高調進入手游行業(yè) 雙馬競爭勝負未知

阿里高調進入手游行業(yè) 雙馬競爭勝負未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1-24 09:30  瀏覽次數(shù):42
  阿里近日高調宣布,要大舉進入手游行業(yè),這件事引發(fā)輿論大嘩,因為馬云當年可是在時任總理溫家寶面前信誓旦旦說過絕不碰游戲的。
  其實違背自己曾說過的話,馬云不是第一次。阿里同樣高調宣布過不會和周鴻祎及其下屬的奇虎公司(360)有任何合作,但在11年,雙方展開了兩項合作,雖然不是什么深度合作,但到底也是合作了。馬云也說過絕不會做物流,但07年馬云就投資過百世物流;10年初,阿里耗資7000萬入股星晨急便;9月,淘寶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成都建立了四大配送中心,在其他20個省市建立了區(qū)域性配送中心。最近的新聞是,他成立了菜鳥網(wǎng)絡大舉切入物流行業(yè)。至于做游戲這件事,12年淘寶就推出了頁游聯(lián)運平臺,早就打破了馬云“餓死不做游戲”的承諾。
  我在某家媒體上寫一個名為《大佬與大話》的專欄,專門就商業(yè)大佬(主要是科技及媒體領域的)說過的大話后來又違背承諾的事進行復盤分析,寫了二十多篇,至今還有不少素材仍未使用。商業(yè)上出爾反爾其實很常見,我也不想做道德批判。彼時說這話有彼時的背景,今天這么做有今天的原因,商戰(zhàn)商戰(zhàn),不能用自己說的話框死自己,是司空見慣的事。
   馬云進入游戲領域,一個很簡單就能看到的動因就是騰訊正在向電商領域滲透。騰訊的滲透方式是支付,也就是微信支付,這是直擊整個阿里系最重要的一環(huán)。我一直有一個看法,無論是淘寶還是天貓,對馬云而言,都不是頭等重要的,倒是支付寶,才是第一位的。零售業(yè)的核心就是交易,更加上支付寶是叩開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大門的關鍵,位置極其重要。所以馬云在所謂單方面撕毀VIE協(xié)定這件事上,其實是做支付寶脫離雅虎,而不是整個阿里脫離雅虎。為了支付寶,馬云可是不惜一切代價的。
  騰訊建電商平臺,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老實講,阿里從來沒緊張過。但微信直接進入支付領域,甚至去年還引發(fā)了一場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口水大戰(zhàn)。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是,阿里平臺上很多商家對阿里的不滿是長期的,因為他們要繳納各種費用(無論是天貓還是號稱免費的淘寶),有時候還不得不去參加一些購物節(jié)降低自己本就不厚的毛利。而微信這邊,至今除了微信支付要收取0.5%的手續(xù)費以外,在微信上開個商鋪,并沒有什么其它費用,反倒有可能可以擺脫阿里的控制——或者至少不用只看一個巨頭的臉色。于是,微信支付是得到阿里平臺上電商們的歡迎的。
  不過,騰訊的命脈在游戲,它是中國游戲產(chǎn)業(yè)中當之無愧的老大,收入甚至超過了第二和第三的總和。阿里做手游,頗有點類似騰訊進攻阿里命脈的意思。這些年,網(wǎng)絡巨頭們經(jīng)常玩這種招數(shù),用對自己收入貢獻不大的業(yè)務去攻擊對方收入倚重的業(yè)務,比如京東就用圖書業(yè)務騷擾過當當,騰訊用微博騷擾過新浪。這也是我過去文章里經(jīng)常提及的所謂“輕劫對重劫”。阿里做手游做砸了,損失不大,但如果做火爆了,騰訊的損失就非常大。如果做得不溫不火,至少也是一種牽制。
  手游也好、支付也好、電商也好,都是馬云馬化騰這雙馬戰(zhàn)的直接接觸點,最終還是要看公司的實力。前一陣網(wǎng)上評論對微信頗為看好,反倒是覺著馬云和阿里頗有危險,尤其是馬云親自上陣力推來往,似乎暴露了他對微信的極大恐懼。那么,阿里和騰訊這兩家公司,究竟誰更有些實力呢?我的看法是:阿里略強一些。
  其實馬化騰的好牌并不多。最關鍵的兩張牌都有一些桎梏。第一張游戲牌,的確利潤極高,但總有些“電子海洛因”的輿論風險;第二張微信牌,勢頭很猛,但其實對內和QQ之間要協(xié)調,對外和運營商之間要妥協(xié),不能打得酣暢淋漓,步子也不能太快。騰訊看似坐擁十億QQ賬號,五六億微信賬號,但馬化騰自己也憂心忡忡于“90后人群我們不了解”。老實講,用戶這個東西,本質上不是資源,因為用戶并不稀缺,而且轉移飛快。曾幾何時,天涯開心人人微博都是坐擁上億用戶的主,說沒了,一下子就嘩啦啦跑了一大半。
  馬云就有相對較好的牌,這個牌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具備稀缺性。第一個資源是牌照資源,阿里正在謀求入主天弘基金獲得審批,一旦審批成功,阿里就持有基金牌照,這是它正在規(guī)劃的事。第二個資源已經(jīng)初見成效,那就是圈地。馬云利用菜鳥網(wǎng)絡在全國范圍圈地,據(jù)公開資料顯示,成都雙流拿地1000畝,浙江金華拿地1500畝,天津拿地1500畝。而有媒體判斷,馬云大概已經(jīng)拿到了2-3萬畝地,這是實打實的重資產(chǎn),在整個馬云的盤子里,輕重資產(chǎn)配比得當,扎根較深,抗風險能力比騰訊強很多——土地可是可以用于獲取更多廉價資金的工具。
  當下中國正在加速市場化,一些過去由國家所控制的資源正慢慢以某種方式進入到市場中,這是國情,不需要去判斷是否應該。從大局觀而言,馬云似乎略勝一籌。戰(zhàn)術上對微信緊張也好重視也罷,那是很自然的事,但在戰(zhàn)略上,馬云和阿里已經(jīng)進入了商業(yè)中的核心:貨幣資本、稀缺資源、市場份額三者互相支撐,循環(huán)做大。騰訊及微信的確屬于攻方,來勢洶洶,但如果就此要說“微信消滅阿里,都和阿里無關”這樣的論調,著實看輕了馬云及阿里,它的抗風險能力,其實非常強。
  另外有個數(shù)字可供參考,我有位做投資的朋友告訴我,阿里(是指全部阿里系公司)全年利潤可以達到350億人民幣,而騰訊根據(jù)2012年年報全年收入440億,利潤130億人民幣。
  后記:
  這篇稿子是應上海觀察所邀寫的,上海觀察是上海報業(yè)下屬的一個媒體,有比較濃重的官方色彩,有些話不能說得太透,我在這個后記里做一下補充。
  什么叫資源?資源具有幾個特點:其一、稀缺;其二、不是僅僅能用錢搞定的;其三、具有生產(chǎn)性而非生活性。地產(chǎn)(不是房產(chǎn))、牌照都是資源,用戶就不是資源。用戶這個玩意兒,就像“人民”一樣,從來不是什么稀缺物。
  中國過去是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國家控制資源。第一次將國家控制資源大規(guī)模導向私人化市場化是MBO,但被狙擊,還搭了一些人進了牢里。最近這幾年,我個人的感覺,又是一大波國家控制的資源在私人化市場化。這里的市場化不是說完全意義上的自由競爭,但至少也是一種競爭,可能是新權貴階層上的競爭。
  騰訊這家公司,控制資源控制得不多,十億QQ賬號,五六億微信賬號,說白了就是張牙舞爪的東西,輕重資產(chǎn)配比上輕資產(chǎn)占有絕對的位置,對于這樣一個當量級的公司而言,有些失調。
  但馬云的商業(yè)帝國不是,這里倒不是說阿里輕重資產(chǎn)配比適當,是說馬云。菜鳥網(wǎng)絡和阿里嚴格意義上關系并不是太大。也正因為此,我以為,馬云可能會在未來構建財團。財團就是控制資源的。馬云當下的事,是將國家資源倒騰為市場資源,根會扎得很深。
  騰訊能不能成為財團?稍難一些,騰訊的上頭是MIH,這家南非公司才是財團,在MIH的局里,騰訊屬于經(jīng)營實體,控制資源的事,那是MIH盤里的菜——也許中國市場能交給騰訊做吧。但馬云一旦將阿里上市成功,就不再有上限。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過去發(fā)展的二十年,是人口紅利的二十年,未來二十年,可能是制度紅利的二十年。在制度紅利這四個字下,未來的中國,誰能控制資源,誰就能占據(jù)上風。對于當量級如雙馬之類的人來說,市場、用戶是很重要,但絕不是第一重要的。
  好了,那么我們的Robin Li在干什么?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