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摘:采摘的時間要恰到好處,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采摘,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后。最好雨天不采,有露不采,烈日不采。一天中最佳采摘時間在上午9-11時,下午14-17時次之,其他時間更次之。 2.萎凋:有日光萎凋和加溫萎凋。它是形成巖茶香味的基礎(chǔ)。在日光下萎凋,將茶青勻攤在特制“水篩”放在傾斜的以竹竿組成的曬青架上。 3.做青:是巖茶制作過程中的特有精巧工序,是形成其"三紅七綠",綠葉紅鑲邊獨特風(fēng)格和色、香、味俱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4.炒青與揉捻:巖茶炒青主要的是把前階段萎凋做青過程已形成的品質(zhì)相對地固定起來。并起純化香氣的作用。高溫下完成團、吊炒、翻炒三樣主要動作,才能達到品質(zhì)要求。 5.烘焙:復(fù)揉后的茶葉經(jīng)解塊后,于焙籠中攤放在特制的有孔平面焙篩上,明火高溫水焙,各焙窟溫度從高逐漸到低,在不同溫度的條件下完成水焙工序。下焙后過篩,置于篩中薄攤后放在晾青架上晾索,在透晾并待茶條轉(zhuǎn)達色后,付初揀。剔除梗、片,再經(jīng)巡茶者揀出不夠好的茶條。揀完加焙燉火,在燉火后團包。團包后,還要最后復(fù)火,俗稱坑火,以去紙中水分。 制作出來的大紅袍香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沖泡后茶湯呈深橙黃色,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中央淡綠帶黃,稱"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品巖茶重在"巖韻",滋味濃醇,鮮爽回甘,所謂"品具巖骨花香之勝"也。